为深切缅怀毛泽东同志的丰功伟绩,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,传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学习的正能量,12月26日信息工程学院举办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4周年”系列活动。
今天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23周年的日子,这几天微信圈也都在转,很多人呼吁这个时候国人应该纪念毛主席,而不是过外国人的圣诞节。我想写几句。
原标题:毛泽东同志的几个“9月9日”
首先,我称呼毛泽东为同志。两个原因:一,我是一名共产党员,毛泽东也是一名共产党员,我们自然是同志关系,志同道合之意;二,毛泽东同志是人,不是神,称呼其毛主席,有些微神化领导人之倾向。
△
一是对毛泽东同志的评价。网络上和现实中,都存在两种非左即右的观点,要么是把毛泽东同志捧到了天上,不但生前伟大,死后也处处显灵,要么是把毛泽东同志扔到了地上,不但揪住他后期犯的错误不放,连他建国前的功绩都写成了阴谋论。我认为,评价毛泽东同志这样层次的人,我们是不够格的,必须要与其水平相当的人评价才适当和客观。邓小平主持,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《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》,无疑是最客观、最中肯、最容易被我们接受的一个。邓小平用其战略家的高度评价毛泽东同志——“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,错误是第二位的。”还要求:“我们必须继续坚持毛泽东思想,认真学习和运用它的立场、观点和方法,来研究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,解决新问题。”也警示我们:“因为毛泽东同志晚年犯了错误,就企图否认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,否认毛泽东思想对我们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,这种态度是完全错误的。”所以,我说毛泽东同志是人,不是神,毛泽东同志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毛泽东思想。
1976年9月9日0时10分
二是如何纪念毛泽东同志。在微信上转来转去地纪念,是必要的,但也是初级的。说实话,看到圈里大量的煽动性的此类文章,我反而看着圣诞节更顺眼。我想说,纪念毛泽东同志,你最好先学一学党史和《毛泽东选集》。我们纪念毛泽东同志,前提首先是肯定他的功绩,那肯定毛泽东同志的功绩,很大程度上,就是肯定毛泽东时期的中国共产党的功绩,那么,我们就要了解和学习这段历史,也就是党史,这也是毛泽东同志的历史背景和毛泽东思想的产生背景。其次,我们还要知道什么是毛泽东思想。毛泽东思想最重要的载体是《毛泽东选集》(主要是1—4卷),大家耳熟能详的《实践论》、《矛盾论》、《论持久战》都收录在其中。读几遍《毛泽东选集》,毛泽东思想自现。
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
毛泽东同志是人,我们也是人,通过自己的努力,达到那样的水平,也不是不可能。如果我辈中能出几个不是那么“毛泽东”的毛泽东,那或许就是纪念毛泽东同志的最好形式。
毛泽东同志与世长辞
三是我的经历和体会。我在部队是系统学过党史的,曾在基地组织的党章知识竞赛中获得三等奖。我也是读过《毛泽东选集》的,《选集》书架上有两套。若论对我影响最重要的书籍,我也首推《毛泽东选集》。所以,我自认为我有发言权。我也是在逐渐尝试践行毛泽东思想的,我的人生观、世界观和价值观主要来源于《毛泽东选集》中的《实践论》与《矛盾论》,都道“半部《论语》治天下”,其实,毛泽东同志这两篇文章也足以治天下。毛泽东同志具有典型的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怀——“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济天下”,我总结为:怀天下之志而达,达则兼济天下。
是记。
毛泽东同志在庐山
对于毛泽东同志而言
9月9日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日子
毛泽东同志与周恩来同志在庐山
1927年9月9日
这一天,毛泽东同志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。从这天起,握惯笔杆子的手又抓起了枪。也正是在这一天,毛泽东遭遇了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被捕。
毛泽东同志在庐山
5197. com,1949年9月9日
进了北平城的毛泽东,在这天潜心修改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(草案)》。
毛泽东同志在庐山
1956年9月9日
仿佛是一种巧合,7年后的这天,毛泽东也是在修改文件,修改关乎中国共产党发展方向的中共八大《政治报告》。
毛泽东同志在庐山
1961年9月9日
毛泽东为江青拍摄的庐山仙人洞照片作词《七绝·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》:“暮色苍茫看劲松,乱云飞渡仍从容。天生一个仙人洞,无限风光在险峰。”
毛泽东同志在庐山题诗
1970年9月9日
毛泽东在九届二中全会结束后离开庐山。下午两点半,毛泽东乘车来到牯岭饭店门前,下车后沿公路步行至隧道口。他满面笑容,频频向群众挥手示意,沿途接见庐山军民。
毛泽东同志在庐山
1971年9月9日
78岁的毛泽东南巡杭州,凭着罕见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敏锐直觉当机立断,决定把自己的专列立即转移到离杭州远一点的绍兴附近。粉碎了林彪集团布下的谋害方案。否则,后果是难以想像的。
毛泽东同志在庐山
1976年9月9日
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这天16时向全世界沉痛宣告: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逝世。
毛泽东同志在庐山
毛泽东同志在庐山的部分题字
今天,缅怀一代伟人!
编 辑 | 李剑涛
审 核 | 余 琳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责任编辑: